在图书馆一楼,除了纸质藏书区,便主要是位于正南方向的研讨室片区了,东南区域是普通研讨室,共有18间,最大的可容纳十几人,里面配备速写墙或白板供同学们使用,是兴趣小组、项目小组进行头脑风暴的好去处。值得一提的是,紧靠落地窗的几间研讨室,空间大、采光好,进入其中仿佛置身高档写字楼。
一楼研讨室
24h研讨室
除了常规的研讨室,南湖图书馆还特别设置了“24h研讨室”。为了给大家提供时间上更为自由的研究与交流空间,图书馆在一楼西南角专门开辟了一片24小时开放区,主要面向青年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项目研究讨论使用。只需提前预约,便可以24小时随意进出,在区域入口处配备了人脸识别系统,无需带卡、刷卡即可轻松出入,真正实现“24小时自由畅通不打烊”。同时,图书馆在该区域还配备了20个懒人沙发,工作学习之余可在此小憩一会儿。
供电的配电箱里
根据华中师范大学官网查询可知,该学校图书馆空调是中央空调是不能自行调控的,只有开和关,开关在该学校的供电的配电箱里
华中师范大学简称华师或华中师大,位于湖北省武汉市,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,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
华中师范大学怎么样
一所高校的灵魂是什么?
有人说是校训,有人说是硬实力,有人说是具有历史沉淀的老建筑,小编觉得,图书馆才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。
高校的图书馆是其地位和实力的象征,也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作为文献的聚集地和展示平台,图书馆经常扮演着引领文化前进的角色,进而演变为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,更是学生们获取、分享信息最便捷的平台。可以说,任何高校的发展都离不开图书馆的奠基。
今天介绍的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图书馆,既然能提出来,那它肯定有独特的“过人之处”。千年文明的人文经典,瞬息万变的各种资讯,深不可测的专业技术,都汇聚在华中师大这座图书馆中。
毫不夸张的说,华中师大的图书馆已有百余年的历史,往上可追溯到1903年的文华书院阅览室。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,先后更名为文华公书林、华中大学图书馆,到1985年正式确定为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。
现如今,华中师范大学的图书馆颇具规模,由总馆(新馆)和老馆组成。老馆建于1961年,面积9000平方米,新馆2010年竣工,地上九层,地下一层,新馆和老馆中间由一条地下文化长廊连通,面积为30357平方米。也就是说,华中师范大学的图书馆总面积高达近4万平方米!一个标准篮球场占地面积是420平方米,华中师大的图书摊开来看相当于100个篮球场那么大!
值得一提的是,图书馆内拥有多种现代化服务设施。一楼大厅、各个楼层的单层电梯门口以及借阅室、阅览室内都设有自动检索机,可以在自动检索机上进行图书查阅,根据索书号和馆藏地去找书,非常便捷。
此外还有自动借阅机、自动还书机、多媒体阅读系统、座位预约系统等等。
当然,图书馆的规模还体现在馆藏典籍上。目前华中师范大学馆藏中外文文献累计249万册,电子图书104万册,中文数据库37个,外文数据库43个,还有包括华大文库、桂子文库等在内的6个自建数据库,可供借阅的典籍和图书非常完善。
至于前面提到的“过人之处”,指得就是其馆藏古籍图书。馆内共有古籍11万余册,所藏明代何楷撰写的《古周易订诂》、清朝浦龙渊的《周易辨》二十四首四卷在全国范围内也属孤本。1991年经省级鉴定,华中师大图书馆包括中国近现代史、现代汉语等在内的十个学科藏书均达到研究级水平。新图书馆竣工时,更是被国务院批准为“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”。
图书馆9楼的香桂阁,是华中师大学子们的学习讨论区,在这里朗读英语、讨论辩论、交流心得,进行思维的碰撞;或带着笔记本在阅览室中复习写作,修改论文;或在自主自习室手捧典籍,慢慢翻阅;又或在阳光大厅点一杯奶茶,靠在沙发软椅上静静思考。
对于喜欢阅读自习、享受生活的考生来说,华中师范大学的图书馆简直就是天堂一般的存在。
积财万千,无过读书,图书馆可以说是我们进入大学后,获得的最丰厚的一笔财富,如果想拥有设施完善、馆藏丰富、学风浓厚的图书馆,来华中师范大学就对了!
1. 华师大是否已对公众开放
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位于中国武汉的综合性大学,于2000年正式成立。如今,华师大在全国享有盛名,其综合排名在中国高校中名列前茅。华师大除为学生提供教育资源和研究环境外,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些开放服务。
目前,华师大的一些公共场所已向公众开放,如图书馆、体育场馆、美术馆、博物馆等。普通公众也可以免费参观校园,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。而华师大的一些学科门类也对公众进行了普及教育,如生命科学、心理学等领域,为社会大众的科普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。
2. 开放的场所和内容
华师大图书馆是开放范围最广的场所之一。除了为学生提供书籍借阅外,它也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,让广大读者感受到高校图书馆的氛围。同时,图书馆也为社会公众举办了以下活动:文化讲座、书法展览、艺术表演等。此外,华师大的博物馆也是一个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场所,它采用最新的科技手段,吸引了大量的观众,为社会普及了大量的历史知识。
3. 对开放的限制及注意事项
虽然华师大已向公众开放了一些场所和内容,但仍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。首先,公众仅能进入学校指定的开放场所,而其他部分仍然是学校的禁区,不允许私自进入。同时,进入学校开放场所需要携带有效证件,如身份证、通行证等。另外,公众必须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,包括不得在校内吸烟、乱丢垃圾等。如有违反规定,学校有权制止和惩罚。
4. 对公众开放的意义
华师大对公众的开放,既是为校园文化建设助力,也是为社会大众普及科学知识。通过公众在校园内的参观和学习,有助于加强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合作,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。此外,学校开放部分场所和内容也有利于启发公众对学术研究的兴趣,促进科学普及和社会进步。
5. 对学校的影响
6. 对公众的价值
7. 未来开放的方向
8. 结论
华师大不仅在教育和科研方面有所成绩,在公众服务领域也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。开放是一种交流,学校的公众开放政策不仅拓宽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,也有助于搭建学校与公众的桥梁。它是学校在构建良好校园文化,推进学校科技文化创新中,一个很好的开端和有益实践。
交罚款步骤如下:
1、登录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网站。
2、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我的图书馆账户。
3、在账户页面中,找到欠费信息选项,查看罚款信息。
4、选择要缴纳的罚款,点击在线支付进行支付。
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(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)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珞瑜路,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图书馆,CALIS(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)和CASHL(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)文献传递成员馆,CADAL(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)二期参建单位。那么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发成果有哪些呢?
1、 文献开发。据2020年6月图书馆官网显示,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建设有6个特色数据库——华大文库、桂子文库、中国农村问题研究文献数据库、校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、辛亥革命研究文献数据库、中国基础教育人物库。
2、 项目开发。据2020年6月图书馆官网显示,新馆内设有学校的2个985平台项目——教师教育资源中心和人文艺术教育中心。教师教育资源中心以数字文献资源为支撑,以数字化服务为主要形式,将师范院校的资源优势与现代化的信息共享空间实现了融合。人文艺术教育中心面向师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艺术展示,用以提升学校文化特色,探索高校图书馆参与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新途径。
以上就是对于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发成果有哪些的全部内容。
可以去公众号服务台让工作人员取消就行。
图书馆大力改革,所有座位全部进入预约系统。一是通过图书馆公众号预约,在预约时间前到图书馆,进图书馆刷门禁时自动签到。二是利用图书馆的自助选座系统,每个楼层都有选座机,可以自由选择座位和时间,最长不得超过四个小时。考研的学生有专门的学习区域,在特定时间和范围内预约时间可以为八个小时。
图书馆是搜集、整理、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、参考的机构,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。它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、开发信息资源、参与社会教育的职能,另一职能是收藏人们不愿意购买的资源,作为馆藏提供大众使用或查阅,它可以由公共团体、政府机构或者私人组织开办。